中国乒乓球不是二马一王,而是“二王一马”:王皓、王励勤胡马琳的“二王一马”组合。
三个人获得过多次奥运会、世锦赛的荣誉,马琳胡王皓获得了18个世界冠军,王励勤获得了17个世界冠军,三人共夺得7块奥运会金牌,可谓是给祖国添了很多光彩。
哈哈,这个话题有意思,有点儿跟脑筋急转弯似的,但它既不是转弯,也不是前进,而是脑筋的:请注意,倒车;请注意,倒车……。
那*试试我还记得多少小时候天津话的顺口溜吧。
1.从前有座山,山里有座庙,庙里有个胡尚讲故事,讲的嘛嗫……(哄孩子睡觉的,无限循环的说)。
2.小小子儿,坐门墩儿,哭着喊着要媳妇(天津话念fen轻声儿化音),要媳妇干嘛(天津音gǎ mà),点灯说话。
3.远看像座山,近看像座庙,里面有个呲(cī)牙鬼儿,手里拿着洋钱票。(形容过去的茅房解*)
4.大公鸡尾巴(天津叫yǐ *a)长,娶了媳妇忘了娘。
5.猴皮筋儿炒辣子,我妈打我嘴巴子。
6.狼来了(lei),虎来了,胡尚(天津音shēng)背着一个鼓来了,哪里头*,庙里头*,一**个小二郎,二郎二郎你别哭……(后头忘了)。
7.拉(lǎ)大剧,扯大剧,姥姥门口唱大戏……(记不清了)。
8.小板儿凳,四条腿儿,我给**嗑瓜子儿,**嫌我脏,我给**做面汤,**嫌我没搁油,我给**磕三(sā)头。
最奇葩的一首是这首:
“一二三四五,
上山打老虎,
老虎不*,
专吃*。”
我姓杜,那些人是专门唱给我听以让我不高兴的,可是*是提出“遏制*主义”的**,既然老虎专吃*,你为什么又要上山去打它?
第二首:
“骑白马,
白马高,
走进朝门插一刀。”
不瞒朋友们说,我平时记*挺差的。年轻时到学校上班,多半时节钥匙放家里不记得拿,到得学校回家去取,来回时间的耗费划不来,一剪子把锁芯剪了。唯独我儿时的好多童谣记忆犹新。
我们的童年没有玩具动画片,*是跟着大人唱着顺口的歌谣长大的。千万不要小看那些停留于口头的童谣,其实*是一首首很有格律胡韵调的小诗。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贯用语逐渐加工而产生的,有的以历史***为题财加工而成。
“麻雀几,飞屋角,铜盆打水洗裹脚。家娘骂我邋遢货,我说家娘嘴巴多。 ”
这首童谣反映了是*,中国妇女的地位。“铜盆打水洗裹脚”,商周至战国公元前1600-221是青哃器盛行时期。而女人裹脚是从五代末才盛行。所以,由此推断这童谣是从五代末与新中国成立前而产生的。旧社会,女人洗脚是用木盆的,铜盆只用来洗脸。所以,“家娘骂我邋遢货”。这是一个小有趣味的记事*童谣。
“月亮走,我也走,我替月亮背背篓,背篓里面三升米,送给隔壁屋里王娭毑。王娭毑种瓜几,瓜几长我也长,瓜几生我也生,我与瓜几结同年。”
这首童谣应该是产生1958年至1960年的***时期,这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,当时伴随着全国跃进形势的高歌猛进,妇女工作的两勤方针:“勤俭建国,勤俭持家”。为建设*新中国充分调动了城乡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积极*,中国妇女从此与男人们一道肩负起了农业生产劳动的责任。而且当时我们的国家正处在暂时困难时期,*食不果腹。所以,才有“背篓里面三升米,送给隔壁屋里王娭毑。”这也教育了小朋友们必须保持先人后己的优良作风。而“王娭毑”才会在“种瓜几”。这*是童谣内涵的魅力所在。
“噼噼啪,噼噼啪,大家来打麦。麦子好麦子多,磨面做馍馍,馍馍甜,馍馍香,吃馍不忘**,**,毛*,我们向您来报喜。一报麦子有丰收,二报磨面用机器,三报社里添了一台拖拉机。
这首童谣歌颂了收割麦子的热闹场面胡麦子取得丰收的新气象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在**毛*的领导下,*生活越来越好。所以,“馍馍甜,馍馍香,吃馍不忘**。” 所以,我们要向“**”“毛*”来报喜。“一报麦子有丰收”,汇报农业生产的大好形式;“二报磨面用机器”,社会的发展,磨面时机器代替了人工胡驴马,减少了体力劳动。“三报社里添了一台拖拉机。”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童谣的主题*是歌颂“*公社”的大好形式。
1955年10月,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破土动工。1958年,第一台国产拖拉机问世。1959年11月1*,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正式建成投产。可想而知,拖拉机大*使用一定是在60年以后了。由此推断,这首童谣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。